协会新闻
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协会新闻

刘小涛副省长对嘉兴海河联运示范工程作出批示

来源:http://www.jxrta.cn 发布时间:2021-02-10 被阅读:1544

2月9日,浙江省副省长刘小涛在“嘉兴市海河联运示范工程建设实现新跨越”作出批示,表示此项工作抓得准、有力度、有实效,对全省海河联运体系的健全意义重大。

2019年,嘉兴市海河联运工程被列入浙江省“四港联动”发展示范工程。两年来,该市通过加快海河联运通道建设、加速海河联运结构优化、助力海运企业提质增效等举措,全面推进海河联运枢纽示范工程建设,海河联运实现从补短板到创示范的新跨越。2020年,该市海河联运量达4781.26万吨、同比增长13.86%,航道总里程达 1973.7公里,航道密度达50.4公里/百平方公里,均居全省第一;在“全球百大集装箱港口”榜单中,嘉兴港晋升5个位次至91位。

一、聚焦重点项目,加快海河联运通道建设

一是提高内河骨干航道等级。以千吨级航道为支撑,推动高等级航道网加速成型,进一步巩固该市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地位。2020年,建成杭平申线、京杭运河“四改三”嘉兴段、丁诸线,湖嘉申航道二期工程、浙北集装箱运输通道工程全面开工,加快杭申线航道改造工程开工、乍嘉苏航道前期谋划。目前,该市航道总里程达1973.7公里,航道密度达50.4公里/百平方公里,居全省第一。

二是提高水运项目建设效率。成立工作专班,通过组织召开推进会、建立项目“赛马机制”、创新开展“云评审”等举措,推动保障重点项目“大干快上”,有效提升海河联运整体通过能力。2020年,该市2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计划投资水运项目,占全省五分之一。目前,该市已建成独山港区A4泊位和乍浦港区D3、E4泊位等3个沿海万吨级泊位,建成9个内河500吨级泊位,内河港海宁港海昌作业区已开港。

三是提升航道专项养护品质。开展船舶碰撞桥梁隐患点排查、长虹桥航标信息化改造等工程,完成湖嘉申线一期航道、杭申线杨庙至杨树浜航道等20个航道养护项目,创建京杭运河、杭申线(南湖段)等美丽航道97公里,提升航道面貌,实现“水清、岸绿、景美”。2020年,共完成航道养护投资1.37亿元,为历年新高、全省最高。

二、聚合内外港口,加速海河联运结构优化

一是深化沿海港口布局。主动融入全省“一体两翼多联”港口发展布局,积极参与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,重点加强与宁波舟山港、上海港的战略合作,实现港口腹地由省内向长三角地区拓展延伸。2020年,嘉兴港共完成货物吞吐量达1.17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达195.57万标箱、外贸吞吐量达1482.95万吨,同比增长7.34%、4.85%、10.86%,货物和外贸吞吐量增速居全省第一。目前,该市已开辟首条东南亚直航线,运营集装箱海河联运航线达13条。

二是加强内河港口调控。优化“一港三区”结构功能,做大做强至宁波、洋山的内支线业务,实现航线结构向多样化转型。同时,开展码头综合整治攻坚战,补齐港口生态环境整治短板,提升内河码头集约化、规模化水平。2020年,共关停码头45家,283家码头完成环保准入;嘉兴内河港货物吞吐量达1.31亿吨,同比增长14.03%; 集装箱吞吐量达30.93万标箱,同比增长13.59%,均创历史新高。

三、聚力水运服务,助力企业提质增效降本

一是推动现代物流高质量发展。出台集装箱海河联运资金补助,助力企业降低物流成本。同时,充分发挥港口对产业的带动优势,加快多功能、煤炭、液体化工等专业化码头和泊位等配套建设,为新材料、物流等临港产业提供有力支撑。2020年,共发放补助资金1667万元,免征嘉兴港外贸集装箱货物港务费400万元。

二是搭建智能航运信息化平台。通过实施海河联运信息平台建设、内河航道智慧杆等项目,搭建船港货信息互联互通试验系统,有效消除海河联运各环节信息孤岛壁垒,实现航区内全面感知与互联互通。目前,已建立浙北水网地区海河联运智能化试点及京杭运河和杭平申线(桐乡段)信息化试点。 

三是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保障。重点开展国际航船引航和船员换班等工作,牢牢守住“水上国门”,确保国际物资海上运输通道畅通。截至目前,嘉兴港已累计换班26航次、344人次,引领中外船舶2918艘次,其中疫情高风险船舶1800多艘次,均实现安全零事故、人员零感染。

Copyright © 2020-2025 嘉兴市道路运输协会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1005184号-1
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提供技术支持